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新闻 >

对比欧洲汽车法规,你才知道国内汽车安全“有多儿戏”

点击次数:2020-02-01 11:00:07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两年前欧盟表示发布新提议,2021年在欧洲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要配备11项安全车载系统,为了保证道路安全提供更强一层次安全保障,欧盟拨款4.5亿欧元向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

 两年前欧盟表示发布新提议,2021年在欧洲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要配备11项安全车载系统,为了保证道路安全提供更强一层次安全保障,欧盟拨款4.5亿欧元向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,用来强化安全系数。

这11项安全基本配置系统分别为:紧急制动系统、防碰撞安全玻璃、智能车速辅助系统、车道保持辅助系统、侧撞防护系统、倒车影像、锁车装置辅助系统、疲劳驾驶提醒、事故数据记录系统、紧急停车信号系统、全新安全带系统。

在2021年之后,欧盟销售的所有车辆都需要配备这些基本安全系统。


对于欧洲人来说,用户安全至关重要,在产品研发以及安全性能标定上,欧盟每年都会支出额外费用保证基本道路安全,车企对于欧洲销售车辆支出的成本也会更高。

而对于国内市场来说,对车辆安全监管的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我们查询了相关要求,对普通轿车的安全配置要求,事实上并不算完善。

目前国内销售车辆必须要配备ABS以及安全气囊系统,同时车辆必须配备前防撞梁,安全系统装备也仅此而已。即便到2020年,更加严格的标准还未落地,譬如说高速失控时保证基本可控性的ESP防侧滑稳定系统截止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强制标准要求标配,更别提更高成本的车道偏离预警以及主动刹车等等系统。


甚至有意思的是,在防撞梁这一要求标准上,因为只要求了前防撞梁未对后防撞梁进行约束,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后防撞梁安装成本,完善细分法规可见任重而道远。

三年前,胎压监测装置通过标准成为车辆标配,在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,这标志着车辆安全标准开始被提上议程,但截止到现在仍然空白领域仍然比较大,譬如说成本较低的ESP配置仍然未为强制安全标准,同时后防撞梁一些车企为了成本也会进行减配。


这些配置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到行业是否拥有完善监管制度,低成本大作用配置如果缺失明显,从侧面可以看出来行业疯狂发展带来的弊病。

国内作为全球最大乘用车销售市场,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疯狂敛财的场所,有些企业为了减配不择手段,每年国内销售数百万台产品,每台车将胎压显示减配为胎压监测能省去不少成本,而省去ESP、后防撞梁更能直接提升产品利润,某品牌大肆使用“黑心棉”作为车辆隔音材料,每年可省去巨大开支,成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直接手段。


在空气质量标准、安全质量标准约束方面,国内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,作为机动车增速如此明显的区域,我们与欧洲相关法规相比,颇显儿戏。

浏览相关内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