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新闻 >

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

点击次数:2018-12-11 23:28:20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近日,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办的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研讨会在在北京召开。  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制造强国、交通强

 近日,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办的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研讨会在在北京召开。

  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制造强国、交通强国、质量强国、科技强国精神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;探讨由西南大学物联智能创新产业中心主任、教授徐匡一先生带领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在汽车行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。

image.png

  研讨会现场

  原国家铁道部副部长、中国科协荣誉委员、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三、四届副会长、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国林,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赤泉,国家工信部经济运行局处长邵春光 ,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 ,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宝旭 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员于光,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兴虎,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院软件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肖国强,西南大学教授、西南大学物联智能创新产业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徐匡一,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技术协作部副主任俞跃以及人民网、中国网、中国日报网等领导、专家、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。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张勇生主持了本次会议。

  据工信部权威数据显示,2006年至2017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从738.49万辆增长至2901.54万辆、从721.60万辆增长至2887.89万辆,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.34%和14.53%,汽车市场产销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一。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、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上升、道路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、城镇化进程的提升以及置换需求的持续增加,未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。而随着人工智能、计算架构、5G通信、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,并与传统的汽车工业融合创新,智能化、电动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,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。

  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主要研发人徐匡一先生,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。他出生于我国台湾,25岁赴美国留学,曾获纽约科技大学电机硕士、博士学位。在美国从事通信设备工作研发30多年,历任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,在其它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、组长、研发经理、总监、副总工程师等职务。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社调查了5900多家企业,于2012年9月27日公布“美国最佳前景的50家Start-up公司”,徐匡一先生所在的公司Genband排名第一,徐匡一先生荣获“2008年Genband第一届最佳领导才能奖”。

  2012年10月回国,担任航天信息股份公司硬件总监。2015年11月受聘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院教授,牵头创立物联智能创新产业中心,主要研究自动驾驶车载设备整体设计、系统架构、顶层设计等。据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顶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”项目主要研发人徐匡一先生介绍,这一项目针对车辆自动辅助驾驶、车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电子技术、线控等技术等遇到的空前的挑战与发展机遇;而这类关键性的技术,如芯片、系统设计,目前都掌握在外国的手里,国内厂商大多专注于子系统和零部件的研发。本项目在提供整体系统设计并研发的整体硬件平台,可以供业界使用,减少行业界不必要的重复设计,使得上层的人工智能与应用得到蓬勃发展,同时本项目的最终目的在提供整体平台硬件产品与设计规格,打通各产业链的关键性技术,建成中国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性产业与芯片。

image.png

  参会代表合影

  原国家铁道部副部长、中国科协荣誉委员、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三、四届副会长、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国林在会上表示,此项目选题很好,具有创新性。他建议项目方,一是组织一支团结、和谐的科研团队,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加完善;二是充分利用科研院所、生产厂家,走科、学、研、产、贸协作攻关模式;三是要尽职尽责、科学务实的治学精神搞好科研工作。

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员于光认为,这一项目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制造强国、交通强国、质量强国、科技强国精神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可以说这一项目顺势而为,切合国家发展战略,起点很高,创新性尤为突出。

  国林还为徐匡一赠送了两幅墨宝:《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》和《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》,表达了老副部长对科技工作者的勉励之情。

浏览相关内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