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兴研发7nm 5G核心系统芯片无法解决卡脖子问题
点击次数:2018-10-21 15:08:42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日前,中兴表示已经研发出7nm、10nm工艺的5G核心系统芯片,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,将有望用于5G终端。媒体原文的报道是:
其中介绍中兴展区时提到“在中兴通讯展区,苗圩特别关心5G终端的研发进度,在得知中兴通讯已经研发出7纳米和10纳米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核心系统芯片后,面露赞许之色。"
随后,有有媒体称,中兴公司未来在5G手机上有可能应用自家研发的芯片,不再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。甚至还有媒体的报道比较打鸡血,颇有中兴知耻后勇一举解决卡波问题的味道。
然而,这两种解读恐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。
首先,这块7nm 5G芯片很难被用在中兴手机上。
从描述上看,中兴研发的应该是一款5G基带芯片,这和华为、高通、英特尔等公司研发的5G基带属于同一类产品。其实,中兴在过去一直研发自己的基带芯片,早在数年前4G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,中兴就研发过支持LTE、GSM、CDMA、WCDMA、TDS的五模基带芯片。
铁流之前提到7nm 5G芯片很难被用在中兴手机上主要有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因素,而且两者互为影响。
铁流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说明过,现在所谓的5G其实是一个商业概念,系统效率提升微乎其微,依靠更多频段,更多投资建更多基站等手段提升性能,因而全球运营商更多是处于政治因素赶鸭子上架,像中国移动疯狂建4G基站的举动很难在5G网络建设中重演,因而现在所谓的5G网络建设会更多的处于试点和少数大城市组网的状态。
铁流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,WIFI即便免费,也没有使2G、3G、4G被淘汰,原因就在于GSM、LTE提供了一张高覆盖的网络。而这一点是目前所谓的5G很难达到的。由于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5G覆盖率会比较感人,因而5G基带芯片只在少数大城市才有用武之地。
同时,5G基带芯片的优势是更快的网速,但现在4G的网速,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完全能够满足,更快的网速意义不大。加上运营商所谓的无限流量都是"伪无限流量",超过一定流量直接卡网速,这会使很多5G智能手机用户在流量超标之后,网速被限制这时候,到底是4G手机,还是5G手机已经没啥分别了。
5G基带芯片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。要增加一块7nm芯片,就要增加相应的成本,而且参考华为、高通的5G芯片,芯片的面积并不小,也就是说,无论是台积电的7nm工艺,还是5G基带芯片本身的硅片成本,都不会低。
在用户体验非常有限,且5G基带芯片成本不低的情况下,除了联想这种以5G为噱头吸引流量的反面教材之外,大部分整机厂都不会盲目大规模上5G基带芯片。
也许有人说,友商不用,中兴自己用,自产自销。
这个也不好说。
其实,中兴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基带芯片,过去一直有,但中兴手机一直大量采用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,原因就在于成本。
毕竟外挂方案的成本明显比集成到一起高,除了苹果这种在技术上既搞不定基带,又非常土豪的厂家,绝大多数厂家都会选择把AP和基带集成到一起。
因此,即便中兴有自己的5G基带芯片,但中兴手机基于商业利益因素,还是会选择高通、联发科、展锐等厂商的手机芯片。这也是为何过去中兴的讯龙基带芯片在市场上踪迹难觅的原因。
总结一下,5G基带芯片在未来数年里不会称为"刚需",而且手机增加这个芯片对用户体验意义有限,但成本却要增加不少,中兴也许会学联想,搞一两款外挂5G基带的手机做噱头显示存在感,但没有多少动力大规模铺开。
其次,中兴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说法不靠谱。
中兴事件的根本原因,是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,在CPU、GPU、DSP、FPGA、AD/DA等各种芯片上高度依赖美国供应商,中兴在5G基带芯片上的技术突破固然可喜可贺,但是无法改变在各类芯片上受制于人的局面。
要解决卡脖子问题,不是单独中兴一家整机企业能够包办的,必须全国大协作攻坚克难。